能上天能下海,锂电未来的新风向?
发布时间:2019.07.31
访问量:2785次
锂电也能飞上天?钢铁侠:不是不可能!
7月2日,据特斯拉CEO马斯克推特言论,随着电池能量密度(energy density)提高,电动飞机将变得可行。
有网友在推特上发起讨论:电动飞机是否可行,或者说现在的电池技术是否能够实现飞机电动化?
马斯克评论称,虽然可行,但现在能支持的里程太短了。不过,他也表示,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高,这个情况几年后会改变。马斯克称,在能量密度方面,航空煤油胜过锂离子电池,但电动发动机的重量要轻得多,而且储存的能量转化效果会更好。
马斯克透露,他此前设计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方案时,估计锂离子电池需要达到400Wh/kg的能量密度,才能击败煤油,这样其电动飞机方案才可能成为现实。目前,高循环电池可以达到300Wh/kg的能量密度。马斯克认为,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可能在5年内超过400Wh/kg。
锂电也能下海游?已有人开始“吃螃蟹”
据了解,装配柴油机动力系统的船舶技术等级低,航行和进港过程产生大量的油污水和有害气体及颗粒物,且噪音污染严重,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。而具有能耗低、零排放、低噪音、无污染的电动船舶,是实现节能减排和船舶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。
在国家政策扶持引导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下,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,成本明显下降,已经具备了支撑电动船舶应用推广的良好基础。
今年6月,来自国家部委、行业协会、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共130余位领导专家齐聚福建宁德,围绕电动船舶的前景、技术路径、关键技术、配套政策、商业推广模式和支持措施进行研讨。
目前,电动船舶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应用,主要受制于电动船舶相关标准缺失,充电设施不完善,电网供电能力有限,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,亟需多方合力。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统计,截止5月份,全球运营中和拟建造电动船舶数量为155艘,与欧洲7300艘内河船,我国仅长江与京杭运河内6万艘船舶总数相比,微乎其微。
短期内,使用电池技术可能在内陆和沿海航运领域最为有效,包括渡轮、客运和小型货物运输。首先旅程较短,不用担心续航问题,其次停靠时间和停靠点都比较固定,可以定期充电。